
-
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举行“一院一赛”电子科创设计项目慕课制作大赛颁奖典礼
2019年10月23日下午,电子科技大学“一院一赛”电子科技创新项目慕课制作大赛颁奖典礼于图书馆光影厅举行。格拉斯哥学院院长曾兵、党总支副书记何琪蕾、评委代表、赞助商代表等出席活动。 曾兵院长在致辞中谈到,学院一直以来不断完善学生科创支持机制,落实保障服务措施,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为了响应学校教务处关于“一院一赛”的号召,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新四会能力”为出发点,以促进第一课堂理论教学和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相结合,增强学生探索型学习的主动性,激 学生科学创新潜力为目的,举办此次比赛。此次活动历时半年,经过了严谨而科学筛选和评审,最终评出12个获奖项目和团队。他相信有这样的比赛的激励,格拉斯哥学院必定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科创作品,也祝愿同学们将来学有所成,为学院、为学校、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接下来是激动人心的颁奖,由到场嘉宾为获奖同学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刘一帆团队的TDPS小车和聂慧洋的音乐台灯获得一等奖;张珂浩的翻转小车、张廷恒的音乐频谱显示器等获得二等奖;徐辰瑞的机械臂、陶蔚然的光立方等获得三等奖;马潇凯的乐高工厂获得最佳创意奖。 获奖同学表示,这次比赛不仅仅是做科创作品,更是是一种分享的过程,将自己的项目,作品拍成慕课视频,可以和别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此同时,也可以从其他的人那里学习,汲取到新的创意。感谢学校及学院提供这样的平台,让学生有展示和学习的空间。有同学提到,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拍慕课视频,来自大二的实验仪器组代表谢双阳同学说,很高兴自己没有畏难,把握住机会,既锻炼了综合能力又赢得了名次。也有同学表示,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任何事,从日常生活中去挖掘与探索,不带功利心地去做科研创新,以科学的心态和平和的心境去完成一件事,是个很美好的过程。 何琪蕾副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对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她希望同学们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投身于课外的学习和探索,勇于创新,勤于思考,从学院开始,迈开科研的起航。同时她感谢赞助商对本次比赛的大力支持,希望将来共同举办更多的精彩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为人才培养出力。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官网)
2021.09.15
-
“未来合伙人”年度论坛暨上海大学双创学院第三期培训班开班仪式顺利举行!
未来合伙人”年度论坛暨上海大学双创学院第三期培训班开班仪式的第一环节在上海大学嘉定校区行健文体中心如期举行。在主持人戚永康开场及介绍嘉宾后,双创学院领导及悉尼工商学院领导发表讲话,随后,由主持人帅萍老师开展主题论坛。嘉宾林凯、刘伟诚、朱浩分享主题《学霸创业的不同理由》演讲,给台下的学生观众带来创业的新视角。最后,所有嘉宾、领导、学生代表合影。 “未来合伙人”年度论坛暨上海大学双创学院第三期培训班开班仪式的第二环节设置四个分论坛。 分论坛1:国际化 首先,Robert陈作为主持人致辞,感谢各位嘉宾到来。嘉宾Mr. yang发表演讲,主题为外国向中国注入资本后引发的一系列焦点问题。对于国际化这一主题,Mr. Jason 发表意见。他认为在international trading的过程中,参与者share their thoughts,并且最终将会change your mind,最终优胜略汰。最后,由两组学生小组带来i.s.a.u.和earn beyond your expectations.主题演讲。 分论坛2:文创+ 主持人秦玮引入问题,文创是什么?引起观众的思考。随后,嘉宾们分享自己说的经验与故事。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分别由阿里巴巴飞猪信用住创始团队,美团网区域经理,精品连锁民宿和“漫先生的店”创始人以及会来空间|一站式空间服务平台创始人带来他们的创业过程中的故事。最后,在Q&A环节 嘉宾们回答学生们的提问。 分论坛:3:校园行 主持人韩英老师主持该论坛。论坛分为两个主题,分别为校园创业的类型畅聊和如何更好的用社会力量助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在人员自我介绍之后,开启校园创业的主题交流环节。嘉宾林志带来创业弯路经验与复盘的分享。最后在主题交流环节,大家交流与探讨实习、兼职的安全性。 分论坛4:K12教育的方向和挑战 K12教育的方向和挑战的论坛中,首先由嘉宾胡大江老师分享了松鼠AI教育的发展历程,刘老师分享了ZERO WORKSHOP的教育理念,以及连老师分享了伴子教育的K12教育生态解读。在嘉宾分享环节之后,学生分享自己对于K12教育互联网方向发展的看法和自己对创业的理解。最后,参会各教育机构代表自由交流,学生加入探讨。 (来源: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官微)
2021.09.15
-
2019年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交换生项目精彩回顾
2019年,悉尼工商学院共有61名同学参加了海外合作高校的交换生项目,目的地包括悉尼科技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芬兰瓦萨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等13所大学。大部分同学都是选择了一个学期的海外学习和生活。现在来一起看看部分同学的感想吧~ 01 荷兰拉德堡德大学交换生项目 陈若云: 我选择的International Economics这门课程是通过讲座(lecture)和小组讨论(working group)两种方式来授课。讲座提供录播,不仅可以重新听课上没有理解的点,也有利于课后复习和笔记整理。讲座又分为了课程讲授与课程回顾这两方面,每个礼拜各一节课,不仅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也便于再去找一些补充材料拓展知识。 课程也很有挑战性,虽然授课模式没有特别大的差别,但更加注重预习的过程,不然老师突然点你提问,你就会目瞪口呆回答不出来,而且老师对答案的判断并非是对和错,而是你对他的问题是否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这点非常重要。 语言对于我们也是一个大关卡,虽然国内的学习用的是原版教材,但口语的部分还是一个挑战。一开始我也遇到了因为用了不恰当的词汇导致的误解。其实外国人的用词都很简单,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词汇或者语法,只要词能达意便可。 何诗韡: 在荷兰的学习总体来说是不错的体验。他们的大学老师没有国内所谓办公室的说法,在第一堂课上会给学生邮箱,师生间的沟通主要通过邮件以及指定的课后答疑时间来完成。 荷兰对于学生的英语教育非常重视,也非常提倡英语的使用和练习,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全英文授课,请的客座教授国籍各异但英语都很好,语言完全不需要担心。包括课堂作业、期末作业、期末考试也都是由英语来完成,而且当地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当不错,基本上是沟通和情景对话无压力,大部分同学临时现场英语pre没问题。 荷兰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这点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有荷兰语的地方基本上就有英语,随便路上找居民询问,只要不是年迈的老奶奶老爷爷,都可以很自如地理解你的问题并为你解答。 在荷兰的生活是我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体验了截然不同的人文环境,并且尝试了一段完全自我独立的生活,使得自己的一些能力得到长进,也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开拓了视野。荷兰本地人主要的出行方式是自行车,家家户户都有好几辆自行车,即使是年龄很小的小朋友也骑得非常好。荷兰专门为自行车开辟了特别的道路,有时候连红绿灯都是特别安排的。 02 荷兰海牙大学交换生项目 程宁慧: 海牙大学的课堂很轻松活跃,一节课上学生发言有时甚至比老师讲授还多,老师会给很多机会给学生表达自己意见和想法,还有很多同学间互相讨论的时间,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当场举手提问,老师会迅速给予解答,解决问题的效率非常高。 老师上课英文讲述的速度较快,我们有时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听一节课下拉很锻炼英语听力能力。海牙大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一些习题、通知、考试要求等都是发在学校的网站上,需要学生自己经常去查看和关注,自主完成。 在海牙大学的活动是需要你自己去了解和关注的,他们没有国内像微信公众号这样的宣传方式,可能更多的只是在学校摆摊,总的来说,活动的丰富性和同学的参与度不比国内。 除此之外,课余生活中也领略了不少美景风光。 03 格罗宁根大学交换生项目 华阳: 每门课一周两节lecture和两节tutorial,lecture是这门课的所有学生都在一起上课,lecture hall里有几百人,tutorial一般是20人左右一个班,主要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作业中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presentation等。 学校的网站nestor,所有与课程相关的信息都会发布在里面,course manual里会说明教学大纲、评估要求、作业、期中期末考试范围、要求和时间地点,nestor里还会有每周上传的PPT、作业,老师也会不定期在上面上传一些课程相关的消息,有任何问题也可以向老师发邮件提问。 格罗宁根大学的课程在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教学进度、考核内容、作业内容等方面都安排的十分合理,逻辑线条十分清晰,按部就班的上课,完成作业、小组合作,复习考试,完全没有任何需要担心的。小组作业完成presentation时,作业要求里一般会直接给出明确的查询资料的网站。总之,教育制度非常成熟,老师和学校的其他教学设施都会给学生提供最高效的帮助,而学习最重要的责任还是在于自己。 除此之外,我还参观游览了不少风景胜地。 张语典: 听说格罗宁根这个大学之城住宿紧张,在获取录取通知后,我们马上开始订机票订住宿。最终我是在Airbnb找到一位愿意长租的Hosts,由两位年长的老人提供的房源,就在他们家的顶楼。利用messenger联系,相互介绍并顺利地达成共识。当我与他提及预付房租、合同的相关事项时,他却非常开朗随和地说“I trust you, you can pay when you come here”。建立在相互信任的条件下的感觉真是太好了,可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文书和交流。 当我真正到了那个属于我的小家的时候,I just feel at home! 有叫Hoekpoek的小猫咪在一楼游走,有房东的宝藏花园,在夜里会闪起星星点点的彩灯,我们床头的窗子可以看见朝霞,另一头窗子可以看到美丽的晚霞。有party的时候,邻里都敞开大门,欢迎大家进入屋子里送吃的、送喝的,新加入这个街道的成员马上收到大家的热情的问候,开启了“small talk”模式,谈天说地,嬉笑欢愉。房东邀请我们在入住的第一周周日就去格罗宁根游船,用着街道的船去清理河道。他直接告诉我huiskamer(荷兰语街道办公室)的sleutel(荷兰语钥匙),说每一个住在Adelheidstraat的人们都可以免费使用,认可我们是这个街道的一员。我还有幸的赶上并被邀请参与一年一度的Adelheidstraat feast,这是一个延续了数年的街道狂欢,当夜幕还没降临的时候,人们纷纷搬出自家的长桌躺椅整齐的摆在街道两侧,准备迎接晚宴、游戏和篝火。每家都准备一道菜品呈在长桌上,我也做了一道摆上去,一下就被分完了。还有格罗宁根当地的鲜花插在花瓶里精致的摆在长桌上,点缀着这个小小街道的一头。趁着天色还没暗,上一届历史知识竞答冠军主持了今年的竞答,全程是荷兰语介绍题目并提供选项,都是关于荷兰历史的知识。人们在蓝白红色的方块里选择自己的选项,每一题被淘汰者都遗憾摆手,又欢快的站到一边期待着冠军的诞生,望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我被感动,给予他们最真挚的祝福。 宫雨洁: 实话说我觉得悉商在国际化方面确实要比国内其它学院好很多,这让我在出国学习时并没有很大的冲击感和不适应,对方大学上课的模式和我们很像,lecture和tutorial相结合,pre, discussion, quiz和exam我们在国内也都经历过。 但尽管如此,在细节上还是能感受到这所学校完整和成熟的教育体系中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虽然一周只有一节lecture,但短短的两小时内lecturer能将很大信息量的课程引经据典、非常具有逻辑性地高效传输给学生。虽然一学期只有七次lecture,但我确实从这两门课中学习到了很多干货;其次是学生参与度的区别,无论是pre还是discussion,这边真正能够做到学生hold全场,真实地进行argue和explain, 每次tutorial结束时大家都意犹未尽。 再者是对于考试的内容考查,不像国内老师会给我们划重点,这里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甚至是case example,都能成为考试的内容,因而更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 (来源: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官微)
2021.09.15
-
上海交通大学交大密西根联合学院举办首届创新技术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2019年9月10日至11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创新技术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在龙宾楼举行。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全球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12位青年学者与交大密西根学院的青年教师及研究生代表们共聚一堂,围绕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研究领域,就相关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话题展开讨论。 密西根学院院长黄佩森致开幕辞,他表示,欢迎来自全球各地顶尖大学的青年学者远道而来。这是学院第一次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论坛将有助于学院师生与外界同行交流前沿科技,并促进彼此的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密西根学院。论坛特邀嘉宾康奈尔大学工学院院长Lance R. Collins教授以“大气湍流对云层运动的作用”为题做主旨演讲。 密西根学院学术事务副院长陈谦斌从组织架构、培养理念、师资建设等方面向与会者介绍了密西根学院的基本情况,并着重介绍了科研方面的情况。 随后,12位青年学者先后上台分别围绕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三个方向做学术报告。论坛还特别设置主题讨论环节,与会者就当今科技前沿和热点、青年学者在科研道路上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中西方科研体制的差别等话题展开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创新技术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由密西根学院工程仿真与计算材料研究中心和科研办公室承办。学院教师鲍华、朱虹、韩充、但亚平、Shane Johnson、钱炜康等参与了会议主持工作。活动也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相关部门的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交大密西根联合学院举办首届创新技术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官网)
2021.09.15
-
中外合力打造语言“金课”,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英语系助力学生国际能力培养
“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018年6月,教育部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提出了金课的概念以及对各高校开设金课的要求。 语言课是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机构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基础部分,而语言课的天然窗口优势又可以对学生的国际能力产生直接的正影响。响应教育部的号召,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学院英语系迅速提出“打造语言金课,助力学生国际能力培养”的发展方向。 悉商语言“金课”的建设成果在12月3日中国教育国际教学协会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创新实践研讨会上分享展示。英语系老师们以一堂金课的授课模式,分享介绍了悉商的语言金课的打造过程,在来自全国各个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院校的老师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作为老牌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之一,悉商的语言教学在国内率先采用小班教学、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模式,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课程的移植、嫁接以及共生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融合了中西双方课程的综合优势,提高了教学效果。近些年,英语系在加大引进课程本土化建设的同时,尝试推出本土创课的路径,对标合作方的标准,建设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以及悉商学生培养需求的的语言课程体系,添加了中国本土元素,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提供了强大的英语学习支持系统,因材施教,真正做到“浸润式”的国际化能力培养。本土“创课”以教学目标、课程大纲、材料编撰、质量保障四要素为指导方针,在外方系主任的学术支持下,构建中外团队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经历七个阶段,推出了符合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培养需求的基础英语系列课程。国际化与本土化有机结合的路径下,英语系成功探索出符合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语言课程体系,帮助完成商学院学生培养任务,助力学生国际能力培养。 (来源:上大悉尼工商学院官微)
2021.09.15
-
好吃不过饺子!北京化工大学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学生和法国小伙伴一起制作美食
2019年10月22日晚,为让法国朋友们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和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北京化工大学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组织了“中法文化交流营之饺子篇”。你看法国小姐姐的动作是不是也很专业呀!这要感谢学长们卖力的教学呢,他们有的用法语教学,有的用肢体语言沟通,还有的打开了B站视频教学。 一个个鼓鼓的饺子,包住的不仅仅是让人流口水的馅料,包住的更是中法两国伙伴们深厚的情谊。在一番耐心的等待后,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啦!别看法国朋友们来中国不久,他们都已经学会使用筷子了,大家围坐在桌前边聊边吃,美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口味,更在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官微)
2021.09.15